扫描以上二维码,关注文物网,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。
记住密码
清 长150厘米、底径12厘米 这对象牙是公元18世纪越南赠送清政府的礼物。顺治十七年(公元1660年)越南国王派使节来到北京,双方互赠礼物,加强了两国政府之间的了解。中越两国的贸易也十分发达。中国的帆船满载瓷器和绸缎驶往越南,越南的金银等矿产、象牙不断进入中国。
清 周长115厘米 这块金牌是缅甸赠给乾隆皇帝的礼品。缅甸是中国邻邦,两千多年来,中缅两国有着密切的联系,乾隆十八年(公元1753年),缅甸国王派使臣带着大批礼物前来中国通好,受到清政府的隆重款待。随后因为战争,两国关系曾一度中断,但到乾隆末期以后,中缅两国关系走上了新的发展之路,两国的贸易活动也得到了开展。
清 长40.3厘米 这是乾隆五十年(公元1785年)尼泊尔国王拉特纳巴送给清朝皇帝的礼物。公元1767——1768年,廓尔喀邦首领征服尼泊尔河谷地带玛拉王朝的3个小政权,建立尼泊尔国,以后版图继续扩张,曾两度派兵侵入西藏,被清朝派兵驱逐出境,并攻入尼泊尔,尼泊尔乞和,成为清朝的纳贡国。
南北朝 北朝 北魏 量具 长30.9厘米 1952年罗福颐先生 捐赠 此尺正面刻10寸,每寸格内线刻山峦、屋宇、禽鸟,为北魏绘画风格。此尺久经使用,磨损较严重,当为日常用尺。 北魏官员为了多向国家交纳赋税取得政绩,也为了增加自己的粮食布帛等实物俸禄收入,收取租赋时采用“大斗”、“长尺”、“重称”。汉代一尺的长度是23—24厘米,东晋的一尺增加了一厘米,南朝的一尺也是2...
南北朝 北朝 北魏 炊具 1961年内蒙古自治区吐默特旗出土 高19.5厘米 这件青铜鍑的口沿上有双立耳,腹部呈筒形,圈足上有镂孔。 青铜鍑适宜游牧时野炊之用,是北方游牧民族常用的炊具,也是草原文化的代表器物之一。青铜鍑的使用范围广泛,从欧洲多瑙河流域到中国黄河流域的古代草原居民多有使用。西周时期,中国黄河流域的北方少数民族就已使用青铜鍑,6世纪以后,中国使用青铜的现...
晋 十六国 佛教徒禅定用观佛、菩萨像塔 甘肃省酒泉市出土 残高46厘米、底径21厘米 这是位名叫白双且的居士所造石质小佛塔。石塔造于缘禾(延和)三年(公元434年),现仅存塔基、塔身和塔肩三层。底层八角形塔基上雕刻施主的发愿文和佛经,中间圆柱形塔身雕有六尊佛坐像、一尊半跏趺坐思惟菩萨像和一尊交脚菩萨像,上层覆钵形塔肩雕刻七尊佛坐像和一尊交脚菩萨像。石塔下端为榫头,说明塔基下...
晋 十六国 货币 直径分别为2.2厘米、2.05厘米 前凉是西晋动乱后出现在西北地区的政权,由汉族张氏家族世代执政,名义上则仍归属晋朝。西晋后期,许多内地人躲避战乱至西北地区,使这里的经济、文化有了很大发展,并多次击败前赵、后赵国军队的进攻。原来这里只用布匹做等价物进行交易,前凉则铸造货币取代布匹。
晋 十六国 货币 直径1.67厘米,重1.1克 此钱有外郭,钱文为“汉兴”,是中国最早的年号钱。 成汉是由賨人建立的政权。賨人本称巴人,先秦时期居住在嘉陵江上游地区,建立巴国。汉代规定巴人每户出赋40钱,巴人把赋称为“賨”,因而得名。一些賨人在汉代迁到汉中,于东汉末年拥戴五斗米道首领张鲁。张鲁投降曹操后,汉中人随同降曹。曹操在汉中军事失利,就把汉中人全部迁徙到北面的略阳、天...
晋 十六国 货币 直径2.3厘米、重2.2克 1959年沈子槎先生 捐赠 此钱有内外郭,钱文为隶书“大夏真兴”,铸于夏真兴年间(公元419-424年)。 夏是公元407年由匈奴人赫连勃勃建立的政权,都城是统万(今陕西靖边)。公元418年,赫连勃勃夺取长安城,由原来的大夏天王、大单于改称皇帝。公元425年,赫连勃勃死。公元427年,北魏攻取统万、长安,赫连昌逃到上邽。公...
南北朝 南朝 文具 1960年江苏省镇江市出土 直径13.4厘米、高4.7厘米 这件砚呈浅盘状,砚面中间微凸,底部有十足。 砚最初皆为石质,三国时期,人们开始使用瓷砚。瓷砚的砚面大且不施釉,可利用粗糙的砚面来研墨。瓷砚的边缘有一圈凸起的子口,上有盖,底有足,放在案上,使用方便,砚边缘子口的设计还可以防止墨水外流和砚盖滑动。自西晋开始,瓷砚砚面逐渐鼓起,边缘下凹,可以积...
晋 明器 直径10厘米 青瓷猪圈模型是晋代长江三角洲地区制造并常用的随葬用品。 这件猪圈模型圆形,较小。《齐民要术》说:“圈不厌小,圈小,肥疾。”圈小猪生长快。 北方中原地区在汉代已较多地使用粪肥,猪粪是粪肥的来源之一。东汉南方地区可能已开始用粪肥田。西晋末年,大量北方人口南下,区种法在南方一些地区推广。区种法是在小块土地上密植,并施以粪肥,促进了粪肥在南方地区的使用...
晋 西晋 (265-361年) 熏香器 1953年江苏省宜兴市周处墓墩一号墓出土 高19.5厘米,盘径17.7厘米 香熏分为上下两部分,上部是球形熏笼,下部是圆形承盘。球形熏笼上部是三层三角形镂孔,下部有一椭圆形进香口。笼上有一展翅欲飞的鸟形钮,笼下是三只直立躬背的熊形支足。承盘为平底浅腹,下面装有三只熊足。全器造型独特,制作精致,是贵族使用的熏香用具。 香熏,是熏炉...
晋 西晋 兵器 1953年江苏省宜兴市周处墓出土 左戟残长16.8厘米、右戟残长23厘米 周处少年作恶,家乡人将其与猛兽、蛟龙一起比作“三害”。以后,他改恶从善,追求忠诚与信誉,并不避权贵。公元297年,西北地区发生严重旱灾,氐族、羌族变乱,周处率军5千人对抗7万氐、羌军队而阵亡,归葬宜兴。
晋 西晋 明器 1958年湖南长沙金盆岭出土 左俑高20厘米,右俑高17厘米 这2件陶俑头戴平巾帻,身穿襦(即短上衣)和裤,手持刀,身份应是武吏。 公元280年,西晋平定东吴以后,武帝司马炎下诏撤销州郡政府军队,只设武吏,大郡100人,小郡50人。这些武吏是地方政府的武装力量,其职能是镇压小的民变、逮捕人犯。( 撰文:邵小萌 )
三国 吴 明器 1958年江苏南京清凉山出土 长13厘米、宽3.9厘米 这是随葬用的仿制模型。实用的踏碓是木质的,底部长木一端有一个凹坑,放入待加工的谷物,上部长木臂一端安装击锤,人踩踏另一端,使击锤冲捣谷物,脱去皮壳。 三国时期,吴国重视农业的发展,兴建或维修许多水利工程。疏凿长广溪;在句容修筑赤山塘水利;在建业(今江苏南京)附近凿娄湖灌溉农田;在乌程建有皋塘、孙塘...
官方微信
官方微博